第二次住院化療的盛黎明,怎么也沒想到,100多名曾經的學生,會從全國各地一起趕來看望她。為了不影響病房秩序,同學們自覺排著隊,一個個輪流來到他們的“盛姐姐”身邊探望。病友們和醫護人員驚嘆不已,這位生病的老師會有如此“殊榮”。
望著滿屋的鮮花,盛黎明的思緒又回到了安徽農業大學的思政課堂上。自1999年踏上工作崗位,她就承擔《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》的教學任務。 15年多來,她想得最多的是“怎么讓這些一看就懂、一說就知道的道理,真正入腦入心”。
讓課堂鮮活起來,這是盛黎明上課的一大特點。她把人生觀、價值觀教育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有機結合起來,讓枯燥的道理鮮活起來。 “在課堂上,眼睛要像燈塔,輻射到每一個學生,要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,形成一種強大的氣場,緊緊吸住學生”。對盛黎明的課堂,思政課教師李華華深有感受。一次課間,李華華發現旁邊一個班級鴉雀無聲,走近一看,原來是盛黎明還在講課,“聲情并茂,富有激情,學生們異常專注!崩钊A華覺得盛黎明講課“就像戰斗機,很有感染力”。
善于結合時政熱點,及時把和課程相關的案例調整補充到課件中,通過分析、講解、提問,引導、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,在參與中領悟,在領悟中內化。盛黎明把每一節課都作為自己的一個“作品”,教案準備、課件制作、問題設置、材料挑選……每一個環節都用心準備,總是力求把最完美的作品呈現給學生們。自該校開展學生評教以來,盛黎明連續11次獲得優秀。學校教學督導室主任張新貴認為:“這在全校教師中都不多見,特別是作為一個年輕的思政課教師,更為難得。 ”
就是這個能唱能跳、多才多藝、語言幽默,憑個人魅力構筑起魅力課堂的年輕教師,2013年上半年被確診為癌癥晚期。醫生斷言她撐不過8個月,周圍的人都勸她徹底停課。她搖搖頭,只是同意在治療期間停課,治療結束又回到課堂。很多學生感動得流淚,盛黎明卻擺擺手說:“與其說我感動學生們,不如說是他們鼓勵著我堅持下去。我堅持點一盞心燈,照亮學生也溫暖了我。 ”
“要和時間賽跑。 ”這是病情剛剛確診的時候,盛黎明給自己定下的目標,為了難舍的課堂,為了可愛的女兒,F在,她的抗癌路已經走了2年,遠遠超過了醫生的預言。每次治療完,盛老師的課總是最爆滿的,多少學生都是飽含熱淚來享受這來之不易的授課。言傳,身教,在課堂內外,盛黎明用這樣的方式講授著她的思政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