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全國兩會上,一位安徽代表團的代表在談到公車改革時曾坦陳:公務用車消費存在“三三制”現象,即辦公事占三分之一,領導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,駕駛員私用占三分之一。但在開了38年軍車的阜陽市潁州區人武部職工羅文杰那里,卻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動用過一次公車。
羅文杰,安徽省濉溪縣人,1956年9月出生,1976年2月入伍,中共黨員,2014年除夕病逝。原為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人武部職工,多次被評為“優秀共產黨員”和“紅旗車駕駛員”,榮立三等功1次。
羅文杰20歲入伍當了一名軍車駕駛員,在駕駛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8年,38年中,他嚴于律己,踏實工作,車開得直,人行得正,沒有因私動用過一次公家車輛,沒有因私事耽誤過一次工作。
妻子:嫁了一個好人卻沒得到一位“好丈夫”
1981年,羅文杰結婚了,妻子張桂俠是老家的一名教師。張桂俠從老家趕到部隊與羅文杰辦的婚禮。說是婚禮,其實就“放了一掛鞭炮,擺了兩桌酒席”。兩桌酒席60元,羅文杰都拿不出來,還是張桂俠的娘家出的錢。
婚后一年,張桂俠生孩子,羅文杰不在身邊。此時的張桂俠就隱約感到“羅文杰不是一個顧家的人”。
無奈之下,張桂俠放棄了自己喜愛的工作,當了羅文杰專職的軍人家屬。即使這樣,兩個人也不是經常見面。
“晚上,他回來的時候,我們都睡著了。早上他上班走了,我們還在睡覺。”張桂俠說,只有一些輕微的痕跡表明,羅文杰回來又走了。
作為妻子,張桂俠心里再有怨氣,還是心疼丈夫、關心丈夫的。
為了給羅文杰買一件合適的衣服,都是張桂俠自己去,襯衫穿在身上,袖子長幾分、肩膀大多少,回家給羅文杰一穿,正合身;褲子腰多大、褲腿是多長,張桂俠手一比劃,羅文杰穿上肯定正好。
羅文杰在潁州區軍車駕駛員的崗位上一共保障過13任部長和12任政委,早出晚歸是常事。有時候太累了,中午就擠出一點時間回家休息。為了不耽誤羅文杰的工作,張桂俠就坐在床邊做一些針線活,看時間到了就叫醒羅文杰。
“為什么不用鬧鐘呢?或者是手機鬧鈴?”面對記者的疑惑,張桂俠說:“被鬧鈴的聲音吵醒,讓人心煩。親人溫柔的聲音喚醒,可以讓他在工作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”
為了催促丈夫及時換衣服、剪頭發,家里有什么事情要跟他商量,張桂俠怕忘了,就寫一封信放在羅文杰的床頭。羅文杰看到后,心里有什么話要說的,就在信的背面寫上一段。
就這樣,書信居然成了正常夫妻交流最常采用的溝通方式。
結婚35年來,信不知道寫了多少,也沒想過去整理收藏,羅文杰去世后,家人找到了275封。
長期的溝通障礙,阻礙了夫妻情感的交流,也影響到了家庭生活的穩定。張桂俠一度曾發誓:一定要離婚!
最終,婚沒離成。一生中唯一一次的旅游,成了張桂俠至今最好的回憶。
那是2013年的海南之旅,年屆退休的羅文杰剛剛離開駕駛員的崗位。同船的一位女游客突發暈厥。羅文杰一個箭步沖上去扶住病人,又細致地照顧。在大家贊許的目光中,張桂俠親身感受到了羅文杰的無微不至,“雖然照顧的不是我,但讓我覺得老羅是我的驕傲。”張桂俠說。
那次旅行,讓張桂俠切實感受到了丈夫的愛,也讓羅文杰有機會彌補對妻子的虧欠。他們相約,下一次的旅行去縱馬大草原。正在張桂俠憧憬著幸福再現時,2014年1月30日,農歷蛇年除夕,羅文杰卻突發心肌梗死不幸去世。
兒子:有一個“好爸爸”卻很少感受到“父愛”
羅潁軍是家中的獨子。
在羅潁軍的記憶中,父親羅文杰除了對他嚴厲的要求之外,很少關心他。
“在我的記憶中,一直都是我的母親張桂俠在操勞。”羅潁軍說,打他記事時起,經常出差在外的父親給他買的唯一禮物是一雙球鞋。但從不顧家的羅文杰根本就不知道兒子多大腳穿多大鞋。
“鞋穿我腳上跟船樣,大好幾碼。”結果唯一體現父愛的運動鞋,羅潁軍不得不送給同學穿。但父親的嚴厲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羅潁軍長大后參了軍,也是一名軍人。一次雨過天晴,父親羅文杰和軍分區政委站在院子里講話,羅文杰駕駛的軍車上掛了一層水珠,很好看。羅潁軍經過的時候,出于好奇,不自覺地用手抹了一下車上的水珠。
“你干什么!”一聲大喝,嚇了羅潁軍一個哆嗦。當明白父親是在沖自己發火時,羅潁軍莫名地回答:“沒干什么,水珠。”
“你摸車干什么?手指甲劃了車漆怎么辦?”羅文杰邊說邊過來查看車子。
“我當時愣在了原地。”羅潁軍現在回憶起這件事,還感覺十分的委屈,認為父親愛惜軍車勝過愛自己的兒子。“我已經過了熊孩子的年齡,都已經參軍上班了,手下的輕重還是有的。況且,即使我做錯了,也可以回家再教訓我呀?已經成年的我,當時真的十分不理解。”
小時候的羅潁軍也是淘氣的。玻璃劃破腳,去醫院縫針,他寧愿找鄰居幫忙。“因為我知道,找父親他要么在忙,就是不忙,他也不會開車送我去醫院的。”
羅潁軍在學校打籃球,不慎腿部摔成脛骨骨折。如何去上學成了問題。父親羅文杰花500元租一輛三輪車,每天接送羅潁軍上學,一個多月時間里,沒用公車接送過一次。后來班上的老師和同學聽羅潁軍的父親在區人武部工作,又是駕駛員,紛紛調侃說羅潁軍“你是不是父親親生的?”
都說隔代親。羅潁軍的女兒、羅文杰唯一的孫女羅玉帛,生病發燒,家人打電話給羅文杰,說急需去醫院。此時,人武部領導在市里開會,羅文杰在等領導散會,有條件開車送孫女去醫院再回來接領導。但羅文杰為此沒動一下方向盤,直到工作忙完,他才打出租車匆匆趕到醫院。
還有一件事讓羅潁軍耿耿于懷。羅潁軍愛人的侄子要參軍,體檢時因為腋下汗腺偏大,但絕不是狐臭之類的疾病。“按說可過可不通過”,但侄子還是被刷了下來。家人想這也不是原則問題,希望羅文杰找一下人武部的領導。但羅文杰拒絕了。這一下,家里家里炸開了鍋。親家找上門,兒子鬧情緒,兒媳婦也很不高興。但羅文杰卻說:“都說不是問題,小問題多了,就變成了原則問題。”
可要說父親一點不愛兒子,羅潁軍是不認可的。參軍,包括后來又去地方人武部工作,都是受父親的影響。
回憶起剛參軍的時候,父親羅文杰給他的印象最為深刻。
送行的火車站月臺上,擠滿了親友;疖囬_動了,在揮手的人群中,羅潁軍突然感覺少了一個人。父親,羅文杰!
羅潁軍哭了。參軍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,這個時候怎么會沒有父親的身影?
羅潁軍知道,作為人武部駕駛員的羅文杰一定會在火車站。因為人武部的領導也在車站為新兵送行。再說工作忙,這樣一個場合,沒有父親的身影是絕對說不過去的。
火車加速了。羅潁軍絕望了。
正當準備回到座位上的時候,他突然看到,幾十米開外,一個熟悉的身影。
那是一個中年男子。軍裝。右手,摸著眼睛。車站的穿堂風吹過,男子的頭發顯得有些凌亂……
父親!那是父親!
羅潁軍震驚了。
“我第一次,也是生平唯一的一次,看到父親在哭。在我參軍離家的時候,他哭了。”可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交流,也可能是父子情深埋藏在雙方的心底,羅文杰去世一年后,羅潁軍說他很后悔。“父親可能不知道我看到他在哭。這個時候我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岸。我一直想找個機會跟他交流這件事。但一直沒有說。”
同事:以老羅為榜樣不會迷失方向
羅文杰在人武部工作38年,陪過13任部長、12任政委,而且每一位部領導都對他非常信任。越是這樣,他越是對自己管得更緊,生怕給單位給領導抹黑。他常說,上級要求領導干部要管好身邊人,其實領導身邊的人更應該管好自己。
有一年,老家的一名親戚專程從淮北濉溪趕到阜陽,請他幫助推銷家鄉土特產,羅文杰很為難。那名親戚便說:“你長期在領導身邊工作、人脈廣,只要肯以人武部領導名義給幾個鄉鎮武裝部長說一聲,他們誰還能不買你這個面子。”羅文杰非常堅決地對這名親戚說:“背著領導干有違原則的事,我羅文杰堅決不干!”氣得這名親戚多少年沒跟他來往。
羅文杰開軍車38年,始終把方向盤把得很正,家人很少能享受坐“公車”的待遇,父母親來阜陽都是坐公交、坐三輪車。但面對陌生的路人,他果斷伸出援助之手。
2010年6月的一天,羅文杰開車到軍分區辦事,當車子行駛到阜陽市區阜王路口時,看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婆婆抱著一個孩子在雨中神色非常焦慮,他馬上靠近詢問,當得知老婆婆因兒子和媳婦都在外地打工,孫子突發高燒,急于到醫院看病等不到車時。羅文杰急忙把她們送到醫院,并幫助排隊掛號,臨走還從口袋里掏出200元錢塞給老婆婆。
羅文杰規矩意識很強,執行制度規定鐵板一塊。有一次,執行公務后羅文杰開車路過家門口時天已經黑了,同事勸他先回家明天再把車開回部里。他說:車輛每天入庫這是上級的規定,執行制度不能像松緊帶那樣有彈性。他堅持把車開回單位,自己步行回家。他珍惜部隊榮譽,慎用軍車特權,在他的出車檔案中,從未出現過“酒駕”、“超速”、“闖紅燈”等違章記錄。
駕駛員工作沒有個正點,加之家離人武部比較遠,為了保證不誤出車,羅文杰每天5點多鐘起床,打的或坐公交車上下班。單位曾研究每月給他200元的交通補助,可他多少年來從沒有足額報領過。財務人員跟他說,找點票全報了吧,可他卻認真地說:“我沒用那么多,咋能報那么多呢!”
羅文杰開的軍車始終保持著干凈整潔的車容車貌。他說過:“寧可一月不洗澡、不可一天不擦車”。羅文杰對本職業務深鉆細研,憑著他多年的實踐經驗,他對車輛節能、環保、運行都有自己的見解和方法,車輛在他的細心維護和保養下,創造了25萬公里不需要更換剎車片的記錄。羅文杰很少在外面洗車,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,都堅持自己洗車擦車,他的車一年連200塊錢的洗車費都用不完。
羅文杰做好人,但他不做“老好人”,只要是為同事好,雖然受委屈受怨氣他也要管。2011年7月的一個晚上,政工科長李潛處理完事務后,因家中有急事,且保密員在外辦事一時又回不來,就隨手把一份涉密文件鎖進自己的抽屜里想抓緊離開。羅文杰見狀,趕緊對他說:“這可是違反保密規定的,再急還能比把涉密文件收好要緊!”李潛本來有心事就很煩,見一名職工也來教訓自己,狠狠地頂了羅文杰一句,說:“你這是咸吃蘿卜淡操心,與你有關系嗎?”羅文杰不僅沒生氣,反而平靜地跟他說:“跟我關系是不大,但一旦出了問題跟你關系就大了,孰輕孰重一定要頭腦清醒”。為了方便李潛盡快回家,羅文杰專門開車把保密員接回單位,收好文件。
羅文杰從小家里窮,苦日子過慣了,入伍參加工作后,一直秉持艱苦樸素的作風。對待有需要的人卻很大方,經常幾百幾十地往外掏。多年來,他累計助學金額達5萬元之多,在他資助的26名貧困學生中,有的已經考上了大學,有的正在就讀高中;幢崩霞业睦贤瑢W楊振民生活困難向他求助,他連續14年每年都借給這名同學幾千元,幫助他做點生意解決家庭生活困難。楊振民逢人就說,自己也有很多富裕同學,但都沒有羅文杰這個窮同學夠“意思”。
2013年底,經單位研究,考慮羅文杰身體、年齡等情況,決定調整他的工作崗位。交車的那一天,羅文杰眼含淚花,圍著車子轉了一圈又一圈,用水管把車子沖了一遍又一遍,用抹布把車子擦得锃亮。
兩個月后,羅文杰突發心肌梗死不幸去世。
羅文杰38年沒有為自己私事拐過一次方向盤。在他的葬禮上,經阜陽市軍分區黨委批準,軍車載著老兵的骨灰,駛向墓地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