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上榜理由】
為了方便公眾參觀,每個周六他都要到展示館加班;為了藏品安全,他主動要求把展示館紅外線報警連接到自己的手機上……他干一行愛一行,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“我堅守的不光是一個公益的檔案文化展示平臺,更是守著一份歷史責任,一種文明傳承。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13年,我的心思都在檔案事業上。 ”省檔案展示館館長唐大衛說。2002年,剛過而立之年的唐大衛離開軍營,轉業到省檔案局館工作。
剛轉業時,為了盡早擺脫“門外漢”,大衛刻苦攻讀檔案專業基礎知識,一有空就泡在展示館里,把參觀者的興趣點記在心里,深入研究挖掘。 2011年,省檔案局館決定拍攝3D檔案專題片《安徽》,這在全國檔案界尚屬“吃螃蟹”之舉,大衛全心全意投入到專題片制作中。
在鳳陽,為了原汁原味地再現“萬世根本”的厚重場景,大衛主動找到城樓管理處說明來意和拍攝需求,請求管理人員還原了“歷史鏡頭”。在歙縣拍攝漁梁壩外景時,因前不著村后不著店,50多人的就餐成了大難題。大衛沿著公路四處尋找,來回奔波近百公里,把熱乎乎的飯菜送到大家手上。在影片拍攝的9天9夜里,他每天只睡4個多鐘頭,眼睛紅了,嗓子啞了,人也瘦了一圈。
完成《安徽》外景拍攝后,大衛又一頭扎進了省檔案展示館的布展工作中。在布展的最后一個星期,大衛帶著一幫人精心地布置著每一件展品,細心調整著展臺展柜,調校著燈光、投影,探雷般地檢查著每個角落,幾乎天天工作到凌晨2點多鐘。
“大衛愛惜每件展品,熟知各個設備,熟悉各種設備的運行、維護情況,哪一件該維護了,哪個地方需要修補了,他總是一清二楚。 ”同事華婷說。 2012年4月,省檔案展示館對社會開放,大衛把展示館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“家”,每天總是第一個來,最后一個離開。
為了方便公眾參觀,展示館每周開放6天。每個星期六,大衛總是帶頭值班,在他的工作安排表上一個星期的工作日永遠是6天。兩年來,大衛在展示館無償加班了120多天,共組織接待參觀822批次、27000多人次。
“展示館里全是檔案寶貝,那里的安全就是我的生命。 ”大衛說。為了第一時間掌握警情,他主動要求把展示館紅外線報警系統連接到自己的手機上。
有一天凌晨4點,系統發出了報警信號。大衛立即趕到展示館,及時查明了原因,原來工作人員下班時沒有把展示館的門按規范鎖住,導致大門被強風吹開了縫隙,隔斷了紅外線引起了誤報。之后,他又仔細地察看了展示館的每個角落,逐一檢查了所有展品,確定沒有任何意外情況發生,心里的一塊石頭才落了地。
去年,檔案局干部職工健康體檢。第一次,他在檔案展覽現場值班錯過了;第二次,他到霍山出差又錯過了;第三次,他到宿州出差再次錯過……“不管工作多累,他從來不叫苦;不管壓力多大,他總是一個人扛。他是永遠不知疲倦、始終無私奉獻的老黃牛。 ”同事張瑩這樣評價大衛。今年1月,愛崗敬業的唐大衛登上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【記者手記】
“不忘初衷,方得始終。 ”這是大衛的座右銘,也是他對人生的莊重承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