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記者從蚌埠市園林管理處了解到,《蚌埠市城市綠線規劃(2014—2030年)》通過市規委會審議,近期將公布。綠線規劃明確劃出了主城區220平方公里范圍內公園、游園、綠地的保護線,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設中,搶先一步為市民“圈”下來綠地,確保公共資源不被鋼筋水泥地面侵蝕掉。
2718公頃公園和綠地受保護
城市綠線,指的是城市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,包括已建成綠地和規劃預留綠地。按城市綠地分類標準,綠線分為公園綠地綠線、生產綠地綠線、防護綠地綠線、附屬綠地綠線和其他綠地綠線五類。
按綠線管理屬性分類,綠線一般分為現狀綠線和規劃綠線兩類,現狀綠線是針對已建成綠地設置的保護線,現狀綠線范圍內不得進行非綠化建設。規劃綠線是控制線,規劃綠線范圍內將按照規劃進行綠化建設或改造。
此次綠線的規劃范圍為蚌埠的中心城區,北至寧洛高速,西至市區轄界——涂山白乳泉風景區和天河的東界,南至仁和集機場,東至市區轄界——老山西麓和老山南側的蚌五高速,建設用地規模220平方公里。在此范圍內,規劃建設2718公頃公園綠地。
公園由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
10年前,我市的公園屈指可數,僅有珠園、張公山公園、南山兒童公園。近年來,龍子湖公園、市民廣場先后華麗亮相,與此同時,淮河游園、沁雅游園、交通路游園、迎湖游園、升平街游園等多個游園陸續建成,不僅美了珠城,也讓市民多了休閑健身的好去處。
此次綠線規劃,將公園按大、中、小型合理分布,按照綜合公園服務半徑1500—3000米,社區公園服務半徑300—1000米,帶狀公園、小區游園300—500米的標準,規劃了25個綜合公園,22個社區公園,16個專類公園,25個帶狀公園,200個街旁綠地。
25個綜合公園中,除了市民熟知的張公山公園、珠園等,還將擴建白石山公園,規劃建設方邱湖濕地公園、燕山公園、雙墩遺址文化公園、閘北公園、堤灣濕地公園、曹山森林公園、雪華山公園、湖濱公園、物流公園、解放路橋頭公園、黃泥山郊野公園、小黃山公園等。
防護綠地遍布城區
具有衛生、隔離和安全防護功能的防護綠地,在此次規劃將遍布城區。在城市鐵路沿線兩側、城市外圍河渠兩側、過境道路及高速路兩側、工業用地與其他用地之間,規劃還設置了防護綠地,保護環境和市民日常生活。其中,沿鐵路線兩側,在中心城區內要各形成30—50米寬的防護綠地,在中心城區外各形成50—100米寬的防護綠地。
規劃高速公路兩側各控制50——100米的防護綠化帶;國道兩側各控制50米的防護綠化帶;部分城區外圍道路兩側建立50米寬的防護綠化帶。污水處理廠周圍控制30—50米防護綠化帶,變電所周圍控制50米防護綠化帶,垃圾處理廠周邊規劃不小于20米的防護綠化帶。
同時,納入城市綠線保護圈的還有帶狀公園,它主要是指沿水系帶狀公園和沿城市道路帶狀公園。規劃沿淮濱西、席家溝、迎河、八里溝等建設帶狀公園25個,規劃用地801.46公頃。
綠線范圍內的土地不得改作他用
隨著城市的擴張,用地需求不斷抬升,綠地空間面臨被壓縮的風險。“綠線是城市綠地的保護線,這條綠色生命線,明確了土地的公共綠地屬性,它不僅保護已建成的綠地,還保護已經規劃預留的綠地。”市園林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。
為此,規劃明確提出,城市綠線內的用地,不得改作他用,不得違反法律法規、強制性標準以及批準的規劃進行開發建設。若因建設或者其他特殊情況,必須臨時占用的,也要嚴格履行審批程序,接受社會公眾監督。
同時,在城市綠線范圍內,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建筑物、構筑物及其他設施應當限期遷出。“綠線不僅是碰不得的‘保護線’,更是市民們看得見的‘惠民線’。”(記者 張榮)
原標題:《蚌埠市城市綠線規劃(2014